礦場污水處理
礦場污水處理主要來自巖石孔隙水、礦井水、地下含水層排水、井下生產防塵、注漿充填污水,選礦廠和洗煤廠污水是礦井廢水的主要來源。礦物污染包括砂、泥粒、粉塵、溶解鹽、酸和堿等有機物污染煤粒、油脂、木材及其他物質的氧化分解產物、開采、運輸中散落的粉礦、煤粉、巖粉和伴生礦物的污染,水體為灰黑色、混濁、水面浮起油膜,散發少量的腥味、腥味。
礦場污水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:
(1)中和法:該廢水中的酸堿度多呈強酸性,可向廢水中投入堿性廢水和堿性物質。使廢水中金屬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與水分離,同時使廢水達到排放標準。因而常見的堿性中和劑為:蘇打、苛性堿、石灰石、石灰等。蘇打和苛性堿作中和劑效果好,但價格高,一般不采用礦山廢水多采用石灰石和石灰處理,石灰來源廣,價格低,操作簡單,石灰是常用的中和劑石灰與石灰相比,中和時產生的泥渣體積小,占地面積少,含水量低,易脫水,但中和反應速度不如石灰快。
(2)置換中和法:處理礦山廢水溶解性金屬離子時,可考慮在水溶液中,利用負電性金屬置換正電性金屬,達到與水分離的目的,即置換法。例如:銅離子在廢水中呈現的是負電性,可利用鐵屑置換廢水中的銅可得到品位較高的海綿銅。但是,這種方法不能降低廢水的酸度,必須與中和法等方法聯合使用,以達到廢水和回收的目的。
(3)混凝沉淀法:首先加入混凝劑,利用混凝劑的正負電子和廢水中離子的負正電子發生反應,形成小混凝劑后,加入混凝劑,利用混凝劑的粘附效果將小混凝劑變成大混凝劑后,廢水進入沉淀池,利用大混凝劑比水重的原理沉淀。
(4)生物接觸氧化法:使用安裝在池中的填料。當廢水浸泡在填料中時,會產生大量的微生物,然后利用微生物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。此法通常與混凝沉淀法同用。礦場污水處理。